行业快讯
咨询热线
028-85009587
地址
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三街218号峰汇中心4楼401
留抵退税最新规定
会计实操&会计职称培训基地
如果你认为本文有用,请看完后点击文章开头的分享:分享到QQ空间,让朋友们都能学习!
国家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于8月22号发布第7号公告,国家税务总局连夜又发布第20号公告,关于留抵退税的规定。
一、留抵退税的历史目的:
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近年来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完善,其核心思路是逐步扩大范围、简化条件、优化机制,以更好地发挥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,支持实体经济发展。经济大环境不好,留抵退税具有支持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:
1.缓解企业资金压力:将留抵税额提前退还企业,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,有助于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。
2.降低企业税收成本:直接减少企业占用在留抵税额上的资金成本,相当于获得了无息贷款,有助于降低营业成本,提升盈利水平。
3.鼓励企业投资创新:特别是对于前期投入大、回报周期长的先进制造业和研发企业,留抵退税政策降低了其购置设备、研发投入的税收成本,鼓励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技术创新。
4.优化税收营商环境:建立常态化、制度化的留抵退税机制,提高了税收政策的确定性、公平性和透明度,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。
二、留抵退税的历史演变历程
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发展,大致经历了从个别试点到全行业推行,从部分退还到全额退还,从关注增量到存量与增量并举的过程。
1. 2011年-2014年:《关于退还集成电路企业采购设备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的通知》等,开始在个别特定行业(如集成电路、大型客机研制)试点留抵退税政策,极少数特定行业和企业
2. 2018年6月:《关于2018年退还部分行业增值税留抵税额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》,首次较大范围退还部分行业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,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、研发等现代服务业中的18个大类行业以及电网企业。
3. 2019年4月:《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》(39号公告),在全行业试行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制度,针对增量留抵税额,按60% 比例退还,并设置了“连续6个月增量留抵税额大于零且第六个月不低于50万元”的条件,所有符合条件的一般纳税人。
4. 2019年7月,《关于明确部分先进制造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的公告》,对4类先进制造业纳税人,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,并取消了上述50万元的门槛条件,生产并销售非金属矿物制品、通用设备、专用设备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销售额占比超50%的纳税人。
5. 2021年5月:《关于明确先进制造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的公告》,扩大先进制造业范围,新增5类行业,同样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,共覆盖9类先进制造业纳税人。
6. 2022年4月:《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的公告》,大规模留抵退税:
① 扩大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的行业范围;
② 首次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;
③ 小微企业成为重点支持对象。符合条件的制造业等行业企业及小微企业。
7. 2025年9月:《关于完善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的公告》,常态化留抵退税制度:
① 4大行业按月全额退还;
② 其他行业设条件按比例退还;
③ 纳税人可在留抵退税与即征即退等政策间“二选一”。 制造业、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、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;
三、2025年新政要点解读
2025年8月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的公告,标志着留抵退税政策向常态化、制度化迈进,更注重精准性和可持续性:
1.按行业差异化支持:
(1)四大重点行业(制造业、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、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)纳税人,可以按月全额退还期末留抵税额。这体现了国家对制造业转型升级、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持续强力支持。
(2)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纳税人:适用特殊的退税政策,与2019年3月31日的期末留抵税额相比,新增的留抵税额满足一定条件后可按60%退还。
(3)其他行业纳税人:需满足“申请退税前连续6个月期末留抵税额均大于零,且第六个月新增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”的条件,并按阶梯比例退还:新增留抵税额不超过1亿元的部分退60%,超过1亿元的部分退30%。这种设置既考虑了国际惯例,也降低了征纳成本,避免对零星留抵频繁操作。
2.政策“二选一”机制:纳税人可以在留抵退税和增值税即征即退、先征后返(退) 政策之间做出选择。一旦选择,36个月内不得变更。这给予了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和现金流状况灵活选择的权利,但也要求企业谨慎评估,增强政策的确定性和公平性。
3.规范退税条件:对于大多数行业,申请退税需要满足“申请退税前连续6个月期末留抵税额均大于零,且第六个月期末留抵税额与申请退税前一税款所属期上一年度12月31日相比新增加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”的条件。这主要是针对“偶发性”留抵税额,减轻征纳双方的管理成本,符合国际惯例。
四、企业享受留抵退税注意事项:
1.纳税信用等级是关键:企业要申请留抵退税,纳税信用等级必须为A级或B级5。因此,平时就要注重税务合规,保持良好的纳税信用记录。
2.合规是底线:申请留抵退税的前提是36个月内未发生骗取留抵退税、出口退税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形,以及未因偷税被税务机关处罚两次及以上4。任何税收违法行为都会导致失去享受政策的资格。
3.准确计算与申报:企业需要准确理解政策要求,特别是对于进项构成比例的计算、兼营不同业务时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划分等,要规范处理,避免因申报错误带来风险7。
4.善用“二选一”:如果企业同时符合留抵退税和即征即退等政策的条件,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审慎选择。如果企业即征即退政策带来的优惠更直接、更可观,可能选择后者更有利。
五、政策依据
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5年第7号
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5年第20号
相关文章
- [2025-11-03] 会计面试的10个经典问题及回答思路(含会计专业性问题10个)
- [2025-11-03] 高企&研发支出加计扣除复审需准备的资料
- [2025-09-26] 自产和流通环节的蔬菜免征增值税
- [2025-09-26] 偷税不一定承担刑事责任?
- [2025-09-09] 8月1日起“强制交纳社保”政策解析
- [2025-09-09] “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”问题
微信公众号



